考研千万别考湖北大学(考研千万别考湖北大学的学校) -ag九游会app

考研千万别考湖北大学,考研千万别考湖北大学的学校为梦想而战,请谨慎择校,妄想调剂上岸—–2022年疫情之下的全国考研热及浅析

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选拔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最高级别的国家级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事关考生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面对疫情防控和报考人数激增的双重压力,考生备考艰辛,考试组织工作亦充满挑战。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报道,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考研和高考完全不同,部分院校由于报考人数众多,专业热门,竞争非常激烈,上岸难度会很大。特别是师范类院校报考人数严重扎堆,你又踩到“坑”里了吗?

我们一起看看“2022年部分高校考研报考人数上榜名单”。

一、 2022年部分高校考研报考数据:

1、 四川大学4.62万人

2、 西南大学3.94万人

3、 复旦大学3.5万人

4、 北京大学近3万人

5、 厦门大学2.91万人

6、 西安交通大学2.4万人

7、 电子科技大学2.5万人

8、 上海交通大学2.34万人

9、 清华大学2.2万人

10、 浙江大学3.03万人

11、 西南交通大学2.85万人

12、 首都师范大学1.43万人

13、 北京师范大学近2.7万人

14、 华东师范大学3.14万人

15、 南京师范大学3.17万人

16、 华中师范大学3.48万人

17、 华南师范大学3.4万人

18、 暨南大学3.27万人

19、 深圳大学2.79万人

20、 广东工业大学1.79万人

21、 中国科学院大学2万余人

22、 华中科技大学2.53万人

2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67万人

24、 西南财经大学2.7万人

2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6万人

26、 中央财经大学1.31万人

27、 中国人民大学2.76万人

28、 中国海洋大学2.6万人

29、 中南大学2.5万人

30、 湖南大学2.3万人

31、 新疆大学2.48万人

32、 南开大学1.81万人

33、 天津大学1.99万人

34、 南京大学近3万人

35、 北京交通大学1.36万人

36、 同济大学2.31万人

3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32万人

38、 广西大学2.04万人

39、 宁波大学1.83万人

40、 杭州师范大学1.4万人

4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21万人

42、 浙江工商大学1.8万人

43、 福州大学2.57万人

44、 西北师范大学1.72万人

45、 西南石油大学1.1万人

4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7万人

47、 中国农业大学1.3万人

48、 北京科技大学1.2万人

49、 天津工业大学1.08万人

50、 上海师范大学1.94万人

51、 上海大学2万人

52、 河海大学1.7万人

53、 华东理工大学1.7万人

5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53万人

55、 湖北大学1.51万人

56、 哈尔滨师范大学1.11万人

57、 西北师范大学1.73万人

58、 青岛大学1.77万人

59、 昆明理工大学1.4万人

60、 广西师范大学1.3万人

61、 长江大学9239人

62、 北京林业大学9719人

63、 河北医科大学6205人

64、 广东财经大学9462人

65、 长江大学9239人

66、 中南民族大学6839人

67、 南京医科大学6000余人

6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8215人

69、 浙江农林大学4150人

70、 兰州交通大学5852人

71、 青岛理工大学5340人

72、 集美大学6000人

73、 西安财经大学5115人

74、 沈阳药科大学3629人

75、 天津科技大学3906人

76、 江西农业大学3646人

77、 西藏民族大学2451人

注:郑州大学、中山大学未公布报考人数,相信报考人数都超过了3万人。

二、 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区别

对于考研学子而言,了解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别,是报考研究生的第一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分为两种,即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笔者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全日制学术学位(以下简称专业学位(专业硕士)与学术学位(学术硕士))有下述11点区别,以帮助大家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规划好学业和职业。

1、什么是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主要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2、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区别:

第一,培养目标不同。

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专业硕士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翻译、审计师、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

学术硕士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学术理论和研究。

第二,培养方式不同。

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术硕士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学术基础理论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素质。

第三,报考条件不同。

部分专业硕士报考要求和学术硕士相同,但其中的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的报考条件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学术硕士报考条件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第四,招生专业不同。

专业硕士,招生比较有针对性,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城市规划、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等,共计40个专业。

学术硕士,招生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4大学科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

第五,调剂要求不同。

考生调剂基本条件,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特别注意的是学术硕士可以调剂到专业硕士,但专业硕士不能调剂到学术硕士。

特别注意临床医学类专业硕士则相反。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能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

第六,初试科目和入学难度不同。

学术硕士公共课科目和专业硕士初试公共课科目和入学难度不同。

第七,学费标准不同。

全日制专业硕士收费标准和学术硕士收费标准不同。

第八,学制不同。

多数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

第九,导师制度不同。

专业硕士,实行双导师制。

学术硕士,实行单导师制。

第十,学位论文要求不同。

专业硕士的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多样。鼓励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

学术硕士的学位论文,强调科学理论研究与原创学术创新,形式相对传统,一般为学术性论文。

第十一,读博方式不同。

专业硕士,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且获得硕士学位后可以考博。

学术硕士,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考试,或者硕博连读。

三、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

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四、2022年专业硕士热门专业及推荐学校

1、工商管理硕士(mba):【推荐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法律硕士(非法学):【推荐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

3、金融硕士:【推荐高校】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

4、教育硕士:【推荐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5、会计硕士:【推荐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6、翻译硕士:【推荐高校】 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7、新闻与传播硕士:【推荐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

8、软件工程硕士:【推荐高校】华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推荐高校】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10、电子信息硕士:

【推荐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五、2022年学术学位硕士热门专业及推荐学校:

1、教育学:【推荐高校】华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2、金融学:【推荐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3、法学:【推荐高校】 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4、新闻学:【推荐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

5、医学:【推荐高校】复旦大学、浙江大学、 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6、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推荐高校】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推荐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8、工商管理:【推荐高校】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9、电子科学与技术:【推荐高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10、信息与通信工程:【推荐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 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六、2022年部分交叉学科硕士专业及推荐学校:

天文技术与方法:【推荐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

精准医学:【推荐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

全球价值链:【推荐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知识产权:【推荐高校】湘潭大学、上海大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推荐高校】湖南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转化医学:【推荐高校】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

人工智能:【推荐高校】湖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化学生物学:【推荐高校】中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分子医学:【推荐高校】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推荐高校】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

数据科学:【推荐高校】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

纳米科学与技术:【推荐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推荐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

国家安全学:【推荐高校】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 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

七、热点聚焦:2022年考研人数为何激增?

1、由于国内外新冠疫情时断时续的爆发,gdp下滑,就业压力增大。

依据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都出现波折,就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情况,很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低,无法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希望通过考研继续深造,提升个人学历和综合竞争力。

2、高校扩招,本科学历严重贬值

2022年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高达1076万,本科毕业生已经占据城镇新增劳动力的90%,成为目前企业员工组成的主力军。

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调整方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提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3、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后,原教培行业大量从业者涌入考研大军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全国70万教培机构和上千万从业人员迎来了教培行业的寒冬,数百万教培从业者被裁员。这些昔日的高收入人群开始积极自救。除了小部分人员进入公立或民办学校外,大多数原教培行业大量从业者选择加入考研大军。

4、企业用人标准提高,研究生学历或成最低门槛

小红书近日发布的《2021届校招新人年终报告》数据显示,2021届校招人才中硕博比高达70%!

5、国家加快数字化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更多高学历复合型创新人才。

国家在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纳米科技、量子信息技术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要更多高学历复合型创新人才。

6、建设更加开放的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更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需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7、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高学历复合型适用人才和知识型职业农民。

中国政府致力于新农村发展,发展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高学历复合型适用人才和知识型职业农民。

八、建议:

1、认清考研形势,认清自己的真正实力

只有既认清形势,又清醒的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如果自我感觉实力较弱,那最好选报本专业,可以节约更多时间弥补弱势学科;如果感觉自己的基础很扎实,英语功底不错,而且很早就有换专业的打算和准备,可以考虑换一个相对不错的专业。

许多考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名校和热门专业,造成了报考北大、复旦、浙大、川大、中山大学和郑州大学等高校的报考人数十分集中。而相比之下,有些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学校却显得冷清。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且最有把握考出自己优势的专业报考

特别是理科、工科专业考生,一定要分清楚数一、数二、数三的区别,弄清楚英语一和英语二的难易程度。

  如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复习的时候也能够得心应手,比较容易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质和特长。以至于会帮助你就业后有所成就。

3、跨专业考研,尽量选择与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

  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深思,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总之,考生应该切实理性分析好自己较感兴趣的专业的情况,目标学校的报录比,考试科目参考教材和难度范围,做好充分的备考工作。

为梦想而战,请谨慎择校,妄想调剂上岸!祝福所有考研学子金榜题名!

考研千万别考湖北大学(考研千万别考湖北大学的学校)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