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在线阅读) -ag九游会app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在线阅读

有人说,女生在伴侣面前拧不开矿泉水瓶盖。当伴侣不在时,天灵盖都能给你掀开。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出成人在不同场景中有不同的表现。


殊不知小娃娃也有「两副面孔」,很多当妈的人,肯定都有发现:


你不在时都挺好,待你回家变哭包;本来自己能吃饭,一见到你就犯难;读个绘本要抱抱,上个厕所门口靠……


面对这种情况,家里老人也会抱怨:



你不在时,孩子可乖了。你一回来,就各种闹,都是被你惯的!


你一回来,孩子就又哭又闹,你还不如不回家呢!

除了困惑和无奈,大家肯定还很着急:为什么娃这么黏妈妈呢?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吗?有求必应会不会惯坏娃?

孩子为什么会黏妈妈?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其实呀,妈妈一回家,孩子看起来黏人不听话,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


自我发展心理学家玛格丽特 · 马勒曾提出:6 个月到 2 岁的宝宝,正处于分离个体化时期。而其中又有三个小阶段。


首先是 6~10 个月大的孵化期。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能分清母亲与陌生人,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迫切地想与新鲜的世界建立联系。


随着宝宝开始学说话、学走路,一般在 10~16 个月进入实践期,这时他们与外界互动更多。


到了 16 个月大,宝宝进入整合期。他们的肌肉运动功能、感知觉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再加上不断增多的探索性活动。


这些似乎都在提醒宝宝:你可以离开妈妈独自探索啦。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但从 6 个月到 16 个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如此快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也让宝宝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焦虑。


他们就像是一个「矛盾纠结体」,小脑袋里似乎出现了两个小人在打架。


一个渴望独立的小人对宝宝说:「不要黏着妈妈啦,外面世界很精彩,独立万岁!」


另一个渴望亲密的小人又对宝宝说:「外面世界好危险,我要和妈妈永远在一起」


这种矛盾和纠结,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他们可以独立勇敢,但也更粘妈妈,不想和妈妈分开。

妈妈,只有在你面前

我才敢放心闹腾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说到这儿,很多老母亲肯定忍不住发问:为啥只是黏妈妈呢?


咱们先了解一个心理学术语,叫做「社会性参照」


宝宝在跟大人互动时,大人的表情、动作、行为等,都会成为宝宝调控自己情绪或行为的参照。通俗来说,就是宝宝很会「察言观色」。


这种复杂的心理技能,是宝宝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幼崽在 9 个月之后,基本就会慢慢具备这一能力。


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索兹 · 詹姆斯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把 1 岁的宝宝放在视崖装置上。视崖装置,就是一个用 1 米左右的桌子搭的人工悬崖,桌子的一边是安全区域,叫做「浅滩」,另一边是透明玻璃,给宝宝造成错觉,看上去是个「深渊」。

图片来源:《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

实验人员把宝宝放到「深渊」边时,他们会停下来往下看。因为从宝宝的视觉来看,这是一个悬崖,他们不敢往前爬。


在桌子另一边,妈妈会做出不同的表情来引导宝宝。有时兴高采烈,有时害怕焦虑,有时兴趣盎然,有时愤怒或悲伤。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妈妈是高兴的状态,大部分婴儿会再次检查「视崖」并爬过去。但如果妈妈表现出生气或者害怕的样子,宝宝则会拒绝往前爬。


视崖是测量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经典实验,也是体现婴儿「社会性参照」典型例子。对于宝宝来说,妈妈是非常重要的参照对象。他们会根据妈妈的表情和状态,对不确定的外界环境,做出不一样的反应。


妈妈不在场的时候,宝宝就失去了信任的参照对象。


宝宝并不确定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所以会努力成为「谨慎」的乖宝宝,以免触碰到对方底线。


只要妈妈一出现就不一样了!宝宝会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十分安全,出于对妈妈的爱和信任,娃就显得「恃宠而骄」


因为他们坚信,「即使我不乖,妈妈也会一直陪在我身边哒。」看到这儿,心烦的妈妈们会不会心里有点甜呀!

妈妈可以怎么做?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话说回来,娃太黏妈了,老母亲受不了呀,面对这样的「黏妈宝」,妈妈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妈妈们应该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不能采取打骂、冷落等方式粗暴地推开孩子。


当你回来时,宝宝跟你撒娇,不妨满足他。抱抱他,夸夸他,陪他玩玩游戏,用高质量的陪伴给宝宝「充充电」。


对于舍不得与妈妈分开的孩子,提前「打好预防针」。告诉他妈妈去哪里,什么时候回家。


只有在孩子小时候,父母给了足够的爱与回应,让他们内心充满安定,宝宝对你的「爱的主动索求」才会减少。


事实上,小时候更粘人的孩子,成年之后,更有能力应对压力和挑战,心理也更健康。


所以,不要吝啬你的抱抱,也不要嫌弃孩子太烦,珍惜孩子对你的依恋,毕竟这种甜蜜的负担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呢!





bbc 纪录片《北鼻的奇异世界》中,心理学家和科学家通过对新生儿的实验发现,婴儿在面对真人和玩具时,大脑的活动出现了显著的不同:在面对真人时,他们的脑电波要活跃得多。


对于小宝宝而言,真人互动是任何玩具都无法模拟和取代的,爸爸妈妈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玩具呀!



福利时间



宝宝七面体玩具

七面结构,多种玩法

抽 10 位家长免费送



图片来源:网络



怎么参加



发送「福利」,即可参与!





痱子和湿疹是夏天宝宝最常见的皮肤问题,每次我们说到痱子和湿疹时,都会有很多爸妈留言表示:完!全!分!不!清!啊!丁香妈妈邀请专业儿科医生来讲讲到底如何区分和护理。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送:痱子,即可获得。





开空调会让宝宝着凉、感冒、面瘫吗?不要再扯出一大堆「空调病」的理论啦,今天我们就说说到底「要不要给宝宝吹空调」。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送:空调,即可获得。





为啥娃格外招蚊子?宝宝被流子办咬得惨兮兮,怎么?夏天防蚊恐怕是让所有爸妈都头疼的问题了,今天丁香妈妈就来帮大家逐一攻破。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送:蚊子,即可获得。





参考文献


[1]russell, c. l., bard, k. a., & adamson, l. b. (1997). social referencing by young chimpanzees (pan troglodyte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111(2), 185-193.

[2]池瑾、王耘:婴儿社会性参照能力发展研究的进展.1999.02

[3]sorce, j. f., emde, r. n., campos, j. j., & klinnert, m. d. (1985). maternal emotional signaling: its effect on the visual cliff behavior of 1-year-ol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1(1), 195–200.

[4]mary d, klinnert,robert n. emde and perry butterfield.(1986).social referencing: the infant’s use of emotional signals from a friendly adult with mother present.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 vol. 22, no. 4,427-432.



本文合作专家


邓欣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深圳大学 心理与社会学院 讲师


苏 静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策划制作


排版:美丽 | 监制:阿童木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在线阅读)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