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之态度的改变 -ag九游会app
2022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之态度的改变 _在职考研培训机构排名
2022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之态度的改变
2022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之态度的改变
为了让2022考研考生们更好的来进行复习备考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小编整理“2022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之态度的改变”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
与态度改变有关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海 德的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和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这两个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与态度改变有关的问题。
(1)海 德的平衡理论
海 德(heider
1958)从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出发,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过渡。海
德用p-o-x模型说明这一理论,其中p代表一个人(如张三),o代表另一个人(他的女友),x代表另一事物(一部电影)。从人际关系的适应性来看,p、o、x之间的关系有8中组合,如图4-5:张三(p)和他的女朋友(o)对一部电影(x)的态度就符合这样一个系统。张三喜欢这部电影,他的女友也喜欢这部电影,而且张三喜欢自己的女友,如果这样的话就是一个平衡的系统,谁也没有必要改变态度;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他的女友不喜欢这部电影,这时候的系统就不平衡了,就必须有人产生态度改变。而态度改变遵循最少付出原则,即为了恢复平衡状态,那个方向的态度改变最少,就改变那里的态度。按照海
德的观点,与自己喜欢的人态度一致,或者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态度不一致,我们的生活关系就是一个平衡的系统。
(2)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认知一致性理论的一种,它由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
1957)提出来的一种理论。在费斯廷格看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来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费斯廷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以戒烟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香烟的时候你又抽了一支烟,这时候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我们大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
* 改变态度
改变自己对戒烟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我喜欢吸烟,我不想真正戒掉)。
* 增加认知
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
*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
* 减少选择感
让自己相信自己只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
* 改变行为
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我将再次戒烟,即使别人给也不再抽烟)。
以上是考研心理学小编整理“2022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之态度的改变”内容,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xqy_container .xqy_core .xqy_core_main .xqy_core_text{height:auto !important;}
2022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之态度的改变
2022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之态度的改变 _在职考研培训机构排名